缘由,他推测:或许此药对男子伤害较小。
真是这样,那这个罗成浩更加该死了。
不过,庞护卫,这两个人现在还不能死。
没死,他们就会有所顾忌。
死了,难保不会有人狗急跳墙,传出不利于郡主名声言论。
实际上,腊梅觉得像罗成浩这种人生不如死更好。
庞水明白。
腊梅姑娘放心,我知道该怎么做。
-
穆敬业整个早上心慌得厉害。
就连皇上重提推封制,他也没心思多说两句。
一下早朝,穆敬业直奔宫门,一只脚刚上马车,便被人叫住。
穆相稍等。
穆敬业听到这个声音,只恨自己方才上马速度不够快。
他叹息了声,转身时面上已然带笑:此处恐不便,两位公子有话不妨上车再说。
三人一起上了穆敬业的马车。
今日在朝堂上,陛下重提推封制,丞相为何一言不发,丞相可还记得答应我们之事?
当然记得,两位公子别误会,只是他话音一顿,无奈道:你们二位也瞧见了,皇上如今对我诸多猜疑,甚至已经开始重用王中书、刘尚书、陈侍中,今日我再多说只会惹皇上更加不悦,我这实在是无能为力啊。
马车里的另二人,分别是辽南王与蒙汉王的其中一位儿子。
二外姓王自先祖起便手握重兵,成了割据一方的诸侯。
先帝还在时内忧外患,辽南王蒙汉王就是大周的内忧。
好在两人兵力财力相差无几,相互制衡,与朝廷也算相安无事。
然而八年前,两王野心渐渐膨胀,就跟商量好的一样,不仅不想照常向朝廷缴纳供税,还想让朝廷从国库里掏银子给他们养兵买马。
朝廷t不答应,他们就兴风作浪,搅得边关百姓不宁。
周明帝忍无可忍,派兵镇压。
彼时大周已经基本肃清主动来犯的外患,两王虽然拥有重兵,但朝廷兵力集中起来也不少,非要打只能两败俱伤。
最终双方达成共识,两王继续按时向朝廷缴纳供税。
为了向朝廷投诚,两王各送了位儿子到京城为质。
明面为质,实际是在朝当眼线。
周明帝当做不知道,甚至还给两人分配了闲差,给了他们上朝旁听的机会。
说他自负也好,他就是想让两王看看,大周是如何渐渐强盛起来的。
想造反都得掂量掂量。
如今时机成熟,周明帝想用不流血的方法,也就是推封制削弱两王手中兵权。
不想,带头反对的居然是大周的丞相。
两王不肯接受推封制也是深知其中利害。
推封制看似是将两王手中的权利分给他们的子孙,一家人合起来是没差。
可人心难齐。
两王膝下那么多儿子孙子,真将兵力、土地、财力都分了,日后再想聚起来就难了。
一盘散沙还怎么与朝廷抗衡?
辽南王二公子道:丞相的为难,父王心里也知道,只不过丞相是文官之首,您坐视不理就说不过去了。
蒙汉王大公子道:我们与丞相如今是在一条船上,船已经驶出去了,丞相想中途下船恐怕不会那么容易。
半是奉承,半是威胁,穆敬业不会听不明白。
沉默片刻,他直白道:本相说也说了,劝也劝了,皇上不听,我也无可奈何,两位公子是何意思,还请明示。
这自古美人计、枕边风往往比其他计策来得好使,丞相膝下有两位如花似玉的女儿,这不是正好吗?
穆敬业笑容发苦,如果真像这二人说的那么简单就好了。
家丑不可外扬,穆敬业最终也只是笑着揭过。